僅從技法層面聊聊國風LOGO的一些技巧,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先看一下“國風”的含義。中國風,即中國風格,是建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蘊含大量中國元素并適應全球流行趨勢的藝術形式或生活方式。提煉兩個核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元素”,把這兩個要素融合進你的LOGO,他就會刮起濃濃的國風。
看完這段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印章式標志給人濃烈的國風感。一個是漢字本身就是中國元素的典型代表,另一個印章也是中國常見的傳統(tǒng)元素。所以前兩個技巧都是與漢字相關的。
國風LOGO四大技巧
印章式風格。印章式在上一篇我們細分成了三大類,直線構成;古為今用;漢字幾何構成。大部分同學出現的問題都是在于內部漢字的構成,所以接下來我們以幾個案例解析印章式L0G0內部漢字構成的要點和如何提取國風元素結合。
古為今用
很多同學在借鑒古字的時候都犯了直接照搬的問題,篆書古字雖好。但是我們需要提取核心要點,結合實際情況兼顧識別性合理借鑒。以“素”字為例,我做一個示范。
首先我找了大量的古字作為參考來源,并不局限于某種字形,隸書,篆書,等等甚至行書草書。接著我摘選出具有參考意義的部分古字,進行二次再設計,這部分我會將精力集中在處理好漢字的構成,弱化外輪廓形式。
在這個方案中,篆書古意太濃,識別度過低。所以我提取了中間圓形的處理方式,并為了讓字形整體不至于過瘦高,將兩個圓做了疊加的處理方式。而上面三橫則是結合了現代字形,為的是提高字形的識別度。外輪廓順應字形的形態(tài)做的雙圓疊加。關于外輪廓的設計手法在上一篇有非常詳細的說明,通常來說外輪廓需要與漢字構成協(xié)調巧妙。
而這個方案的靈感就顯而易見了,我直接提取了三角形的處理方式,整體做了平直處理。其他的點都與上面的類似。需要注意的是你需要控制好字形的穩(wěn)定和比例關系協(xié)調,基本滿足漢字大的結構關系和不違背書寫規(guī)律。
這個方案則是結合古字菱形處理方式的靈感以及上面兩個做了一個加法。一開始的思路也是比較簡單,提取菱形,搭建字形。而后我嘗試順應結構套入了兩個圓圈,之所以我嘗試直接套圓圈的形式,靈感也是來源第一個篆書,可以看到第一個篆書上面的橫筆只有兩個,而現代字形的素上面則是三橫。所以我保留兩橫,弱化第三橫筆與圓形結合,便有了第三個方案。
可以看到三個方案的靈感來源都是古字,并且提取的點都比較直觀。這也是我在上一篇為什么說古為今用是難度較低的一種形式。綜合大家的練習來看,需要避免的坑有這么幾個:
漢字幾何構成
相對古字借鑒的方式而言,幾何構成難度會大一些。主要就是你的結構和空間需要更多主觀感受的處理。但是也不乏一些技巧和難點。掌握技巧,避免常見問題后零基礎也能掌握。依舊是以“素”字為例。
既然是國風L0G0,那么筆畫處理和穿插的形式是不是可以從傳統(tǒng)元素有所借鑒呢?圖上只列舉了兩個例子,如果你去素材網搜[傳統(tǒng)紋樣],你的靈感來源就會爆炸了。無論是云紋,回紋,服飾紋樣,民族紋樣等等都是你的靈感來源庫?!八亍弊治姨崛∽畛S玫脑萍y形式處理。
這個方案的處理核心的特征點就是在于筆畫連接采用了云紋的形式來做。那難點主要是在于穿插節(jié)奏和整體的節(jié)奏平衡關系。一開始我先確定了筆畫采用穿插的云紋形式。而后搭建出字形整體,調整過程中。讓中間兩個筆畫連接圓形,穩(wěn)定住整體的結構,平衡上下筆畫的穿插導致的凌亂感和不均衡感。而最下面的兩點也嘗試了斷開的形式,最后還是采用了上圖的方式。兩點與中間豎線拉直連接,就像主心骨一樣撐起字形。即便有穿插變化,整體還是給人亂中有序,相對穩(wěn)定的視覺感受。這個方向還有其他的構成方式,可以看一下上一篇內容。然后我們總結一下技巧點和難點。
漢字圖形化。更準確的講應是傳統(tǒng)元素結合漢字的圖形化處理。如果形態(tài)以及元素都與傳統(tǒng)元素關聯(lián)性不高,那很難有國風感。漢字圖形化通常有兩種大的方式,一種是以圖形為主的,漢字融合其中。另一種則是漢字為主體,傳統(tǒng)元素作為點綴使用,也是偏圖形化的設計手法。下面我們還是用“素”做兩個案例。
圖形為主體
這個方案的素字其實是比較偏向圖形化了,但是依舊能看出素的字形融合其中。設計這個方案的時候,大的骨架字形也是來源與古字,但是我將筆畫與古風山水的形態(tài)做了融合。設計字形圖后,發(fā)現整體略顯零散破碎,所以墊了圓形為底反白處理。這種設計手法,你需要找到圖形與字形的關系所以,與之巧妙結合。結合是否巧妙主要是在于字形與圖形的筆畫走勢整體形態(tài)都必須契合。
漢字為主體
當圖形成為輔助的時候,你只需要把圖形合理巧妙的融合進字形內就而已。圖形需要滿足形態(tài)適合筆畫,走勢順應筆畫。的要求??梢钥吹竭@個方案,其實素的結構形態(tài)都是非常普通的,你們可以直接從黑體字或者宋體字的結構提取后,結合圖形元素即可。
其實印章風格以及漢字圖形化都用到了傳統(tǒng)元素借鑒。單拎出來講的這部分就是偏向于具象形的傳統(tǒng)元素借鑒了。那講到中國傳統(tǒng)元素有哪些呢?我隨意列舉一些給大家參考。
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中國武術、太極拳
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富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鐘鼎文、漢代竹簡、茶、中藥、文房四寶(硯臺、毛筆、宣紙、墨)、四大發(fā)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太極、陰陽、五行、八卦、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古箏、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云圖案、中國織繡(刺繡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
國畫(水墨畫)(工筆、寫意)(花鳥、人物、山水)、敦煌壁畫、石獅、飛天
對聯(lián)、門神、年畫、鞭炮、迷語、餃子、舞獅、中秋節(jié)月餅端午節(jié)粽子、元宵節(jié)元宵、臘八節(jié)臘八粥、二月二春龍節(jié)的料豆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
傳統(tǒng)元素真的太多了,所有的元素都可以成為你L0G0的靈感來源。上面漢字圖形化的那個方案就已經是偏向于具象形,但是核心的構成還是漢字。這部分的內容我們將就以上面的方案為例,再分析幾個案例就能有所得。
傳統(tǒng)元素為輔
將傳統(tǒng)元素作為輔助元素使用,常用的有毛筆筆刷、印章圖章、梅蘭竹菊等。一般來說是為了烘托整體國風的氛圍或者是調和,也常用來平衡和活躍整個L0G0的版式。
這個方案中我把素的印章LOGO縮小,作為輔助的中式元素使用。許多國風的LOGO都會用小印章來烘托氛圍穩(wěn)定版式。稍微提一下這個L0G0的選字和排版方式。對稱式排版的L0G0莊重嚴肅,整體也更加穩(wěn)定。這是最常用的手法,這邊我英文選擇了Syntax,人文主義無襯線體。主要是出于權衡而做的選擇,為了與圖形線條構成協(xié)調適配,選擇了無襯線體。但是另一方面,又希望英文能帶有文化感符合新國風的感受。Syntax曲線以及細節(jié)的處理保留了部分手工的痕跡,略帶一絲人文的溫情,再合適不過了。對稱排版選好與圖形線條細節(jié)相似的字形搭配,注意好比例和重量均衡。一般來說是非常保守的處理方式。
傳統(tǒng)元素為主
傳統(tǒng)元素為主就顯而易見了。直接提取傳統(tǒng)的元素作為LOGO的靈感來源。我們來看下面的幾個案例。荷花、茶道、蒲扇、窗花不都與上面的中國傳統(tǒng)元素對應上了嗎?至于傳統(tǒng)元素的表現的形式,那就說來話長了。我們有機會單獨開篇細講。
斑駁紋理的疊加的作用其實就是做舊。能讓L0G0顯得更有細節(jié)以及復古感,自熱也能氣到增強國風的效果。常用的方法也就三個。
矢量斑駁素材
這是比較簡單的方式了,直接疊用斑駁素材就可以。但是切忌直接就把斑駁素材堆疊上去。需要合理控制斑駁的比例和大小關系,以整體的效果為準,切莫顧此失彼。這只是錦上添花的小技巧。
特殊筆刷描邊
如果說你希望的你的純線條L0G0,線條能夠有斑駁的墨跡感覺。那么就可以嘗試這方式。將描邊修改為特殊畫筆。下面案例使用的是ai自帶的“炭筆-羽毛”筆刷。
粗糙化
ai自帶的功能,選擇:效果>扭曲和變換>粗糙化。記得選絕對數值,調整合適的數值就能出現線條形態(tài)的自然粗糙變化。
印章風格
古為今用:
漢字幾何構成:
漢字圖形化
傳統(tǒng)元素借鑒
斑駁紋理疊加
原文:站酷 刺猬設計
對平面設計PS學習有興趣的小伙伴私信我即可免費領取學習資料!
從最基礎的平面設計資料到實戰(zhàn)的學習資料都有整理,送給每一位有想學習平面設計,或是轉行,或是大學生,還有工作中想提升自己能力的,正在學習的小伙伴歡迎加入學習。
先關注“墨魂” 然后私信回復“學習”即可